【南方日报】横琴“中国芯”的国际化之路

  • 所属分类:媒体报道
  • 发布时间:2022-04-15 01:04:18
  • 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10458.3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面对这块“大蛋糕”,南海之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正和澳门携手谋求机遇。

    去年发布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横琴方案”)提出,要在合作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其中就提到了“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加快构建特色芯片设计、测试和检测的微电子产业链”。

    政策背后的现实根基是:澳门拥有国内最高水平的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对外窗口,合作区拥有产业基础和空间。近年来,双方合作在集成电路领域频频发力,至2020年底,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相关注册企业超过400家。

    然而,一个事实是,无论从产业规模还是影响力上,合作区都与国内排在前列的上海、苏州、深圳相距甚远。要从强手环伺的环境中突围,打造横琴集成电路产业“芯”名片,并非易事。

    为此,合作区另辟蹊径,瞄准集成电路产业链里最具技术创新密集特点的细分产业板块——集成电路设计业。在这一版图上,横琴、澳门正摩拳擦掌,携手在合作区建设“中国芯”国际化的“桥头堡”。



    布局

    前沿领域科技展现勃勃生机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在我国集成电路领域,南海之滨的横琴并不起眼。然而,近年来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频频发力,2019年年底,澳门大学的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横琴设立分部,使得横琴成为承载澳门集成电路创新资源最便利、最通畅的区域。

    横琴口岸旁边的ICC横琴国际商务中心大楼内,可以窥见横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珠海镓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珠海镓科技”)创始人吴毅锋向记者展示最新的科技产品——体积相当于两只口红大小的65W氮化镓快速充电器,“市面上同样功率的充电器,体积一般比这个大两倍,不仅笨重,能耗也更高”。

    相较于传统材料的功率器件,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技术可以大幅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吴毅锋举例,“氮化镓技术可以让单个5G基站或数据中心单台服务器年节省用电约200—1000度。此外,功率转换的体积、重量可以降低20%—50%,变压器、电容等耗材也相应减少”。

    2020年,看到功率器件在中国的良好发展势态,在美国工作20多年的吴毅锋下定决心来到横琴发展。“氮化镓功率器件在通信、数据中心、家电、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并且全球功率半导体的应用制造八九成都在中国,产业土壤非常好。”

    扎根横琴后,拥有30多项知识产权的珠海镓科技很快就在业务上取得突破,成为国内首家提供900V氮化镓器件产品的公司,并应用于国家电网,也是目前唯一实现了在3600W服务器电源达到钛金能效标准的650V氮化镓量产制造商。

    谈及未来,吴毅锋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氮化镓材料还处于产业早期,不管是材料、器件和工艺上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们觉得氮化镓是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功率半导体的重要技术研究方向,公司发展前景广阔。”

    同一栋大楼里,珠海一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一微半导体”)已经走得更远。

    一微半导体2014年成立于横琴,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及大规模高集成度数模混合芯片设计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其展厅中,一项项专利铺满一堵墙,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姜新桥介绍,“公司目前已累计申请知识产权超过1300项,其中PCT及国外专利申请超过150项,专利申请量在清洁机器人技术与芯片领域位居全球前列”。

    在专利之外,一微半导体产品在市场上也受到欢迎。在家用与商用清洁领域,该公司已累计实现千万级(台/套)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服务的客户包括小米、海尔、美的、KARCHER等国内外知名厂商。

    在姜新桥看来,公司的快速壮大与横琴的发展不无关系。“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机遇,无论在市场开拓、科技研发还是人才招募上,通过对澳科研合作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让更多的创新机器人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



    基础

    澳门科研助产业聚集落地

    几年前,集成电路产业尚未在横琴的视野中。

    2019年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在横琴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其中,涉及粤澳产业合作的重点领域包括休闲旅游、商贸物流、医学生物等。

    到2021年9月5日,横琴方案的出台将合作区的产业布局扩大化,要在合作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其中就提到了“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加快构建特色芯片设计、测试和检测的微电子产业链”。

    为什么要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在横琴又如何壮大?事实上,横琴重点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背后是坚实的现实基础。

    集成电路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也是加速数字经济赋能升级、支撑新基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产业,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首次突破万亿元。

    而澳门在集成电路领域一直以来就具备全球领先的创新竞争力。

    在集成电路领域,澳门拥有国内最高水平的国家实验室——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关于芯片的研究论文在国际权威的ISSCC固态电路大会发表量位于全球领先,研究更屡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然而,尽管拥有集成电路领域高水平国家实验室等科创资源,产业链的不完善和硬软条件的缺失,制约着澳门创新策源能力的放大和升级,大量创新成果只能停留在研究阶段,集成电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较为薄弱。

    横琴作为粤澳深度合作区,肩负着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的使命,也成为澳门集成电路创新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并转化成实际生产力最便利、最适宜的新空间。

    珠海先进集成电路研究院院长龚斌介绍,横琴瞄准的是集成电路产业链里最具技术创新密集特点的细分产业板块——集成电路设计业。这一板块对土地、空间和环境要求小,产业附加值高,无工业能耗和污染,对高水平人才和金融资本环境有较高的要求,正好与澳门的特色和优势可以紧密结合。



    此外,横琴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也是该产业能写入横琴方案的重要基础。截至2020年底,横琴已吸引集成电路产业相关注册企业超过400家,其中的芯耀辉科技、极海半导体、芯潮流科技、芯动科技等企业,均为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领军企业。

    在龚斌看来,澳门和横琴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合作潜力,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所长和竞争优势融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大局。在澳门创新资源得到放大和升级的同时,横琴也可以充分利用澳门与葡语国家联系紧密的优势,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集成电路下游产业上的国际化合作,将横琴打造成为“中国芯”国际化的“桥头堡”。

    趋势

    琴澳合作寻求创新突破

    龚斌的想法,已经得到现实的印证。在与澳门大学一路之隔的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澳门籍青年雷震创立的公司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此。

    这家创立于2015年的公司,拥有着国内最早的纳米银线制备发明专利,构建了40多项发明专利为主体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纳米银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家电、消毒抗菌等产品中。在该公司的生产车间,金属银通过独特工艺被制备成纳米级的零维银颗粒或者一维银线材料,直径20纳米左右,约是头发丝的万分之一。

    凭借该项技术,纳金科技在全球范围独家实现了中小微尺寸的柔性触控元器件低成本高效稳定量产,突破了“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对先进信息材料技术的垄断封锁,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银本身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韧性,纳米银线又能被可见光绕过实现透明,所以纳米银线同时具备了良好的导电性、透光率以及耐曲挠性,使其在智能电子、柔性传感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价值。”雷震介绍,目前公司已实现100多项创新产品产业化落地,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穿戴设备、人机交互设备、5G通信、家电等领域。

    在雷震看来,横琴与澳门有很好的契合度。横琴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平台,而公司的产品也正与澳门现有的传统产业相结合,以科技实力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作为珠澳科创合作的企业代表,雷震的经历让更多澳门青年看到投身科技创新的路径。横琴也成为创新企业与梦想青年聚集的地方。

    麦沛然是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也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实验室在横琴的分部设立后,麦沛然也逐渐成为这里的“熟客”。而他的学生,也有不少跟随他的脚步,在横琴创立公司进行成果转化。

    陈天蓝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澳门大学博士毕业的陈天蓝迈出校园,带着数字微流控技术为主导的分子诊断技术入驻横琴,成立了珠海市迪奇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澳门芯横琴造”让陈天蓝公司插上腾飞的翅膀。短短数年,陈天蓝的公司从园区内几间不大的办公室,搬到临近的独栋小楼,规模不断壮大,“我们在内地市场拓展中感受到旺盛的需求,也会给公司未来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越来越多来自澳门的科研力量,成为横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基石。“珠海一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中就有数位员工来自澳门大学,”姜新桥说,“依托于与澳门的技术合作,公司也进一步实现了与澳门在人才、资本及市场领域的交流合作。由澳门大学教授参与开发的两项专利技术,在一微的平台上实现了产业化应用,这不仅对于一微是一次全新的产学研合作探索,而且对于澳大在科研成果转化的探索实践上也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该公司正在积极沟通引进澳门大学博士进入一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同时加入了澳大微电子工业盟友,参与到微电子学院与集成电路国家实验室联合组织的研究生企业实习活动中。

    未来

    打造集成电路产业交流合作中心

    去年底,第十六届“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暨“中国芯”优秀产品征集结果发布仪式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尽管受疫情影响,大会仍获得超千家企业、万人次关注和参与。

    会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横琴将以“前瞻创新、特色发展、机制突破、粤澳协同”为发展主思路,重点构建“前沿领域芯布局、特色芯片全生态、高端产测全链条、国际人才全汇聚”的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琴澳两地资源优势,积极吸引集聚全球产业资源,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在这个全国集成电路领域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行业会议上,合作区不仅获得总规模150亿元的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重要平台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也宣告成立。

    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专业的孵化器、投资基金、公共技术平台等服务,并积极探索“澳门科创成果+珠海产业转化”模式,着力引进一批高质量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打造两大高水平集成电路创新平台和产业服务载体,构建一个集成电路产业交流合作中心。

    目前,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引进了一批高质量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支持培育粤港澳大湾区设计业“芯”支柱。

    “产业园已经推动集创北方、芯动科技、华芯智能等十余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横琴聚集。预计到2026年,园区将吸引50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落户横琴,产业总规模突破50亿元。”龚斌介绍,未来还将积极承办中国芯大会等品牌性盛会,大力促进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领域内的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与合作。

    此外,龚斌透露,合作区正在拟定针对集成电路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其中《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将于近期出台,涵盖企业发展、人才引进培育、平台建设、粤澳协同创新等多条具体推进集成电路琴澳合作发展的高水平措施。

    龚斌说:“相信随着措施和后面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澳门制度过不来、内地制度过不去’这些之前的问题都会逐步解决,未来将会把横琴打造成为‘中国芯’国际化的‘桥头堡’、集成电路产业双循环战略支点的实际载体。”

    记者 王韶江

    摄影 关铭荣